作為一家 非牟利組織顧問 公司,我們在過去的數個月的時間裡面我就有幸替一個香港全新的社商企業課程做市場推廣的工作,當中就結合了 Content Marketing、SEO、Social Seedings 等等的工具,務求令有關課程能在市場上突圍而出。有關的心得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今次就讓我先結合這幾年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入門版的 NGO 社交媒體三部曲。
第一步:認清自己的目標
開始任何推廣計劃之前,首要認清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最終希望達到的目標。舉例說,如果招生是最終的目標,在設計文案的時候,與其將自己課程的特色一一羅列出來,不妨去想想目標客群的需要,例如是海外交流的機會、實習等等,並記得在文案加入CTA (Call To Action),這樣的話就可以提升有關推廣的效能了。
又例如之前有個 合氣道社團客戶 希望可以推廣其訓練課程,經分析後,我們認為這項運動在香港未算普及,但有興趣的人會自然在網上搜尋。於是我們就替他們重新設計網站,並成功攻佔 Google Search Engine 的首頁,現時每月都有10多位新的學員查詢。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渠道
認清了推廣的目標,下一步就是選擇合適的渠道。舉例說,對於一家接受月捐的慈善機構來說,進行推廣的最終指標可能是提升捐款的數額,又或者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進入其機構 / 活動網站,這個時候 SEO、SEM 就能大派用場;對於一個 專業團體 來說,最重要的可能是要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這個時候就不應盲目地跟隨潮流 開IG,反而應該加強在 LinkedIn 的宣傳,以致爭取機會在媒體曝光。
在這裡,我想強調不同渠道的推廣是相輔相乘的,以「失敗博物館」為例,透過在社交媒體、KOL介紹、其他網站的推介等等,成功穩佔了 Google Search 的第二位,為其網站帶來穩定的流量。
第三步:執行、檢視計劃
認清了推廣的目標、選擇好了合適的渠道,也要看實效。基本的做法,是為機構 / 活動網站安裝好GA (Google Analytics),想了解更多針對性的資訊的話可以考慮加裝 GTM (Google Tag Manager),這樣可以有效地檢視瀏覽數據,作更針對性的內容部署。如果沒有網站,只有 Facebook Page的話,也建議可以定期檢視一下甚麼題材、內容較受歡迎,甚麼資料沒人感興趣,再作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