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是香港面對的一大社會問題,為了推廣「齡活城市」的概念及為地區帶來可持續的影響,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下稱「馬會」)於2015年於八個地區率先推行地區計劃,並撥款予各區,在社區內推動長者及年齡友善的風氣。
而由2017年開始,馬會正式將計劃由原來的八區 (沙田、大埔、中西區、灣仔、離島、荃灣、九龍城、觀塘)擴展至其餘十區(東區、葵青、北區、西貢、深水埗、南區、屯門、黃大仙、油尖旺、元朗),與社區不同持份者共建「齡活城市」。
賽馬會齡活城市-友齡戲屯門長者社區話劇
就此,馬會為每一區撥款港幣一百五十萬元,分三年資助各區實踐行動方案(即每區共三期地區計劃),從而配合馬會的安老策略,與社區不同持份者共建「齡活城市」。而在屯門區,鄰舍輔導會屯門區綜合康齡服務中心就主辦了「友齡戲屯門長者社區話劇」,希望透過演藝培訓,讓長者學習演藝技能及知識,發展個人潛能,從而促進長者的社會參與,在區內推廣長者及年齡友善的訊息。
以長幼兩代關係為主題,促進兩代間互相理解、尊重和包容
主辦機構鄰舍輔導會屯門區綜合康齡服務中心於7至8月進行演員招募、簡介計劃、劇本創作等,9月正式進行演藝訓練。整個話劇演出由長者負責,共有14位長者參與屯門口述歷史劇創作及演藝訓練。在構思劇本的前期,曾邀請區內的中學生參與交流會,為口述歷史劇加入時下年青人的元素,豐富劇本。
口述歷史劇以「耆樂共融」為題,帶出長幼兩代的關係以及相處模式。透過多幕生活化的短篇故事,講述各自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同的困難及需要,當中的情節留下反思的空間。劇本內容以話劇方式演繹現實生活情節,由參與演出的長者與年輕一代相處的畫面節錄而成,長者訴說著屬於他們的故事。每一個場景帶出一個信息以表達出是次活動的目的 — 長幼共融,從而促進長者與年輕一代互相理解、尊重及包容。
賽馬會齡活城巿計劃 - 友齡戲屯門長者社區話劇 — 即將試演
「賽馬會齡活城巿計劃-友齡戲屯門長者社區話劇」將於11月12日在鄰舍輔導會屯門區綜合康齡服務中心進行彩排,12月9日進行試演,觀眾以幼稚園學生及家長為主。預計於下年1月公開演出,屆時邀請學生、中心會員及社區人士觀賞。